由於人類為了值錢的犀牛角大量違法獵捕,北非白犀牛 (Northern white rhino) 在全球的數量逐年銳減,在美國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的一隻44歲老犀牛安加利夫 (Angalifu) 自然死亡後,全球僅剩最後5隻。
雖然牠們目前都受到動物園的保護,但人工飼養的方式似乎不利牠們繁殖,因此傳宗接代的期望可能會落空。事實上,聖地亞哥公園的另一支母犀牛諾拉 (Nola) 就一直無法與安加利夫生育後代。
目前剩下的5隻北白犀中,只有現居肯亞奧佩傑塔自然保護區 (Ol Pejeta Conservancy) 的蘇丹 (Sudan) 是公犀牛,另外有兩隻母犀牛與牠住在一起;還有一隻年邁母犀牛住在捷克共和國德武爾‧克拉洛維動物園 (Dvur Kralove Zoo)。安加利夫的死亡是一大損失,這不只是因為牠在動物園備受喜愛,也因為牠的死亡意味著北非白犀牛更進一步接近滅絕。
把北白犀放在動物園裡接受人為保護是有必要的。人類獵殺犀牛主要是為了獲取犀牛角,儘管沒有科學證據,但在許多亞洲文化裡犀牛角被認為具有藥用價值,同時也是身分地位的象徵。犀牛角所含的角蛋白 (Keratin) 在黑市的價碼很高,1盎司約可賣5,550美元,可能比黃金還要值錢。現存的幾隻北白犀不是年齡漸長就是無法自然生育,很多人認為這個物種滅絕是遲早的事。
那麼科學技術是否能幫助挽救面臨絕種的北白犀?其實科學家們一直致力嘗試用體外授精的方式復育牠們,但這個工作並不像繁殖乳牛那樣簡單。肯亞奧佩傑塔自然保護區的CEO李察德‧維涅 (Richard Vigne) 就表示,北白犀是有2噸重的半野生動物,跟完全被馴化的乳牛完全不同。維涅曾參與從捷克動物園空運北白犀到肯亞保護區的工作,當時專家們認為提供這些動物們更自然的棲息地應該更有利於繁衍後代;不幸的是,儘管 2009 年有一對北白犀交配,牠們卻沒有產生後代。
科學家們也在探索另一條途徑,那就是取出北白犀的卵子,與冷凍精子受精後再植入南白犀 (不同亞種的犀牛) 的子宮內。北白犀和南白犀儘管外表相似,但南白犀的前角較大,而且偏好的地勢環境跟北白犀不同。南白犀曾經也瀕臨滅絕 (當時僅存 20 隻),後來這個物種在人類努力保育下成功被挽救 (現在約有 14,000 隻)。南白犀的成功多少鼓勵了企圖復育北白犀的科學家。
非法盜獵或迫使動物離開自然棲息地的事件仍持續發生,於是科學家們也利用無人機 (UAVs) 監控並防止盜獵者獵殺其他動物 (例如黑犀牛和大象) 的非法行為。這些無人機具備高規格的夜間和熱成像技術,可在野生動物棲息地上空巡視是否有偷獵者。這只是利用科技保育生態的眾多方法之一,目前還有以無線電塔追蹤野生動物的試驗正在進行,這些都是拯救許多物種免於滅絕的手段。
◎加入《NaturalNews臉書》週一到週五把推薦優質健康文章送給你,讓你打開FB就不錯過。
◎加入《NaturalNews噗浪》健康小幫手與你分享與討論每日最新健康大小資訊。參考資料
http://www.naturalnews.com/048080_northern_white_rhino_animal_extinction_conservati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