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資源匱乏,未來不再年年有魚!?

發表時間: 2/17/2012

根據漁業署在 2011 年黑鮪魚季之後的統計,黑鮪魚捕獲量又創歷年新低。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人員表示:「過去我們以為黑鮪魚不會枯竭,實際上牠們無法承受人類的大量捕捉。」因此這樣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

其實不只在台灣,全球的漁業資源統計數字皆持續下滑,而造成海洋資源匱乏的主要原因在於:

一、過度捕撈。工業化後漁船噸數增大、可以航行更遠,且捕魚技術更好,使得魚類無處可逃,導致海洋的大型魚類幾乎絕種。

二、混貨問題。有些捕魚方法,容易抓到不是漁民想要的獵物,例如捕撈蝦子的拖網,很容易造成海龜意外溺斃;或是捕鯊魚的延繩釣漁法,容易造成海鳥搶食鉤餌而大量死亡;另外,使用大型圍網捕抓鮪魚時,也可能誤捕海豚,使大量海豚喪命 (可以參考這段影片) 。先一網打盡之後,再捨棄那些無用的魚類,不但浪費資源,更造成海洋生態滅絕。

最近有消息指出,未來政府將調降對漁船用油的補助,此舉當然引起漁民的反抗,認為如今國際油價攀升,海洋漁獲量又減少,政府若再降低補助,無疑是讓漁民的處境雪上加霜;然而環團認為,漁獲量減少的根本原因就在於過去我們幾乎無限制的獵捕。

聯合國農糧組織指出,過去 50 年,全球具經濟價值的魚種 80% 已過度開發。同時,每年全球鮪魚消費量達 240萬公噸,超出科學家所建議可永續發展漁獲量的 8.7倍;以供應全球六成以上鮪魚來源的中西太平洋為例,大目鮪、黃鰭鮪與長鰭鮪都在去年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 (IUCN)列入瀕危物種紅皮書中。台灣與日本、南韓、美國同為實力堅強的漁撈強權,且我們的遠洋船隊在中西太平洋為數最多,若台灣再不重視保育計畫,將可能成為海洋生態滅絕最大的元兇。

永續漁業的真正意義,不在於眼前的經濟效益,有專家就曾指出,類似黑鮪魚季、曼波魚季的活動,只是表現出一種嗜吃的行為,並不能代表高雅的飲食文化。台灣要洗刷「只有海鮮文化」的污名,不如向達悟族學習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採取「限魚、限方法、限時間」的捕撈原則。

漁民確實需要仰賴漁獲維生,但我們必須明白,即使台灣是一個海島,海中生物也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若不適當規範,讓海洋生態有喘息的機會,未來即使有再好的漁船、再先進的技術,恐怕也是一魚難求。

◎加入《NaturalNews 臉書》週一到週五把推薦優質健康文章送給你,讓你打開FB就不錯過。

◎加入《NaturalNews 噗浪》健康小幫手與你分享與討論每日最新健康大小資訊。

參考資料
http://tinyurl.com/7oo5y5z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an/18/today-o8.htm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an/12/today-life10.htm

有話不吐不快嗎? 快跟大家分享...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藍藻的功效
椰子油的功效
可可的功效
六大鹼性食物給你活力健康滿分
阿斯巴甜10大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