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寶典] 發燒不是壞事

發表時間: 6/10/2011

很多家長會以為發燒時儘快使用藥物降低體溫是正確的處理方式, 20世紀以來這幾乎成了標準作業程序,但是人們卻不知道這麼做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傷害。研究已經發現,阿斯匹靈等退燒藥實際上會抑制抗體的產生,使得免疫系統無力反擊,從而造成感染症狀持續的時間比原本增加 50%。發燒實際上是人體對抗細菌感染的一種防禦機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硬是拿藥物來降溫是不對的。

一般而言,體溫在攝氏 37 度左右都屬於正常的範圍,但是幼童的體溫實際上比起成人來說會稍微偏高一點;而剛做完運動、穿著過多衣物、食用熱食,甚至青少女月經來潮時都可能會使體溫上升 1 至 2 度。

發燒通常會在傍晚的時候達到最高溫,所以幼童的體溫如果在此時出現稍微偏高的情況,家長通常不必太過擔心;兒童若是在清醒狀態持續低燒,父母可將他們留置家中充分休息,以利發燒機制抵抗任何可能出現的感染症狀。

發燒時讓身體多多出汗,隔天發燒的情況就會減輕;有效的原因在於不去用藥物控制,而是讓發燒機制自己發揮作用,病情減緩的原因在於發燒本身。比起那些發高燒、吃少量液態食物但是有好好休息的人,病情很重卻沒有發燒的人反而更需要擔心。

常見造成發燒的原因包括:病菌感染、脫水、疫苗、藥物、腫瘤、幼年類風濕性關節炎、炎症及幼兒長牙等。只有燒到攝氏 41度以上時,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如大腦及心臟可能因此受損;但是在多數感染中,大腦皆會盡其所能地將體溫維持在攝氏 40度左右。家長最常有的錯誤觀念是怕小孩「燒壞頭殼」,事實上導致腦部損傷的通常不是發燒本身,而是其他毛病。

然而在某些情況下,發高燒還是有就醫的必要,包括:年齡未滿三個月、發燒溫度達攝氏 38 度的幼童;年齡在三個月大至三歲之間、發燒溫度達攝氏39 度以上的兒童;以及任何發燒溫度超過攝氏 40 度的患者。幼童在就診前可以嘗試以母乳餵食,因為母乳中含有天然的抗體,可以幫助抵抗病菌的感染。

天然或順勢療法也是幫助退燒很好的方式,因為比起市面的非處方藥物,這些療法比較沒有危險的副作用。但是要真正能夠舒緩不適的症狀,還是要有充分的休息及足夠的水分,並且避免含糖的飲料及食物,以免影響免疫系統的運作。另外不要強迫小孩進食,他們的身體自然會在需要的時候恢復食慾,此時準備一些容易消化的雞湯就夠了。

貓薄荷及紫錐花 (Echinacea) 等藥草也有助於排汗及自然降低體溫;牛膝草加上甘草根及百里香也經證實可以有效退燒。

有一種例外的發燒情況是由接種疫苗所引起的細胞因子風暴反應, T細胞反應被疫苗所摧毀,免疫系統反而變成敵人,攻擊健康的神經和肺組織。拿冰袋放在兒童接種處,如果能使歇斯底里、尖叫扭動中的嬰兒鎮靜下來,那就是這種所謂的例外發燒情況 ─ 細胞因子風暴反應。此時需要的除了冰袋之外,可能還有一大堆的天然補充品。除了這種情況以外,都不應該將發燒視作敵人。

◎加入《NaturalNews 臉書》週一到週五把推薦優質健康文章送給你,讓你打開FB就不錯過。

◎加入《NaturalNews 噗浪》健康小幫手與你分享與討論每日最新健康大小資訊。

參考資料:
http://www.naturalnews.com/027149_fever_Chi_RNA.html
http://www.naturalnews.com/031467_fevers_health.html

有話不吐不快嗎? 快跟大家分享...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藍藻的功效
椰子油的功效
可可的功效
六大鹼性食物給你活力健康滿分
阿斯巴甜10大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