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10/20/2014
利用巧克力來強化牙齒琺瑯質並防止蛀牙 ─ 聽起來似乎與我們長久以來的認知相違背,不過美國杜蘭大學 (Tulane University) 的一位研究人員就找出了效果更優於氟的無毒巧克力萃取物。考慮到現今市面上的牙膏產品大多含有氟這種存在健康風險的化學物質,以巧克力為基礎成分的替代品或許會成為受歡迎的解決方案。 繼續閱讀 →
發表時間:10/17/2014
番茄的健康益處已是眾所週知,它裡頭的番茄紅素被證實能降低胃、口腔和前列腺等身體各處的癌症風險,同時也有助於改善心血管健康並防止骨質疏鬆症;番茄中的葉黃素也對眼睛有益。現在攝取番茄可能還多一個好處,就是藉由調節血糖和血脂水平來幫助絕經後婦女預防乳癌和控制體重。 繼續閱讀 →
發表時間:10/17/2014
大面積商業化單一種植、有毒農藥和未經試驗的基因改造食物即將走入歷史?內部拉斯加-林肯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發現:多數主要工業糧食作物生產擴張的速度在全世界地區正在趨緩、甚至下降,側面反應越來越多人支持重返小規模、多樣化有機農業的事實。 繼續閱讀 →
發表時間:10/16/2014
飽和脂肪的益處終於獲得越來越多人的支持與宣揚,特別是中鏈三酸甘油脂(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 MCT) 這種「超級脂肪」擁有許多獨特的性能。MCT與其說是脂肪,實際上更像碳水化合物,相較於其他脂肪必須先在腸道被分解成人體可以利用的燃料,MCT較容易被轉化成能量。椰子油中 50%~60% 是MCT,因此椰子油成為這種少見脂肪的絕佳天然來源;也可以購買純的MCT油作為膳食補充品。 繼續閱讀 →
發表時間:10/16/2014
你可能會認為多吃生菜沙拉與天然蔬果能為自己帶來滿滿的能量與營養,但如果事實並非如此呢?
今日我們吃的食物很多都不是「真的」,或者說這些看似新鮮的食物其實都是「死的」,這一點只要你對於死去的食物、土壤和基因改造多一點了解就不會被蒙在鼓裡。以下就從三個方向解釋: 繼續閱讀 →
發表時間:10/15/2014
「西番蓮」(passion flower) 在歐美被西班牙傳教士命名為「受難花」,這是由於此花的某些特質提醒了人們耶穌奉獻精神的緣故。
西番蓮可說是自然治療焦慮、癲癇發作、精神緊張、失眠、甚至是歇斯底里症狀的首選,這種藥草的效力主要來自於它能增加大腦中一種被稱為γ-氨基丁酸(GABA) 的物質,專家認為這種物質能降低某些腦細胞的活動,進而讓人的思緒放鬆。 繼續閱讀 →
發表時間:10/15/2014
自1999年Wi-Fi問世以來,這項革命性的技術由於省去線路的麻煩和節省售機上網費用而受到熱烈歡迎,已廣泛被用來取代傳統的電腦網路線。普及的Wi-Fi熱點讓人們即使外出也能隨時連上網路;儘管Wi-Fi確實很便利,研究卻一再表明無線路由器所產生的輻射有害人體健康! 繼續閱讀 →
發表時間:10/14/2014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統計,伊波拉病毒疫情已造成全球3000 多人死亡,感染人數也升至 7500 人,造成全球人心煌煌。
感染伊波拉病毒的致死率約為 50% -90%,而且目前並沒有找到有效的治療方式,倒是有一些天然方式可以促進身體抵抗病毒的能力;除了高致死率之外,伊波拉病毒讓健康專家非常擔心的還有傳染路徑不明。目前已知的是伊波拉會透過患者的體液 (包括血液、嘔吐物和排泄物等) 傳染,但依然不清楚甚麼樣程度的接觸會感染病症;研究人員也同樣不確定患者在死亡之後,身體的傳染性還能維持多久?如果一個病患經過休養治療之後症狀不再出現,是否依然具有傳染性? 繼續閱讀 →
發表時間:10/14/2014
肥胖往往是引致一些疾病的因素,尤其腹部脂肪囤積與心血管疾病、癌症間的關聯值得我們注意。近期的研究表明腹部脂肪並非「代謝遲緩」,反倒積極刺激了許多強大激素的分泌,例如皮質醇,不僅使得減重更加困難,還會促成全身性炎症,從而提高心臟衰竭、心血管疾病及造成腫瘤生長轉移的DNA畸變的風險。 繼續閱讀 →
發表時間:10/13/2014
胃酸逆流或稱胃食道逆流(GERD),經常發生在吃了高脂食物(例如比薩)之後,胃中的胃酸及胰液反逆流回食道內,造成食道黏膜的發炎潰瘍,長期下來甚至可能導致食道癌。肥胖與年長者較容易有這類病症,因為腹部脂肪會干擾食道括約肌的功能,而隨著年齡增長,食道括約肌的閉鎖功能也會減弱。 繼續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