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飲食習慣,重整腸道菌群

發表時間: 11/17/2014

根據一份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研究,改變飲食習慣只需短短的一天便能顯著改變腸道細菌的組成;或許這可以解釋飲食和某些疾病之間的密切聯繫!

人體腸道中有超過10,000種不同的細菌對維持消化與免疫系統健康有著重要作用,這些微生物的數量之多,甚至超過我們自身的細胞 (比例約10:1)。科學家對腸道菌群的組成以及它們如何影響人體健康仍然所知有限,迄今為止所進行的研究僅表明這些微生物與某些腸道炎性疾病以及肥胖有關;高脂與高糖飲食也可能改變我們腸道內部生態系統。

為了進一步探討飲食和腸道菌群間的聯繫,研究人員讓10名受試者 (6男4女 ) 提交飲食日誌並分析他們的糞便採樣。前四天受試者吃的是自己日常所攝取的食物,接下來另外四天受試者則接受研究人員所分配的飲食 ─全蔬果或是全動物性食品;其中一位參與者本身吃素,也被要求改全吃蛋奶食物。之後受試者回到日常飲食,繼續被觀察六天。

研究人員發現,飲食改變一天,受試者糞便樣本中的細菌含量就有顯著不同。被分配到攝取大量動物性食品的人會增加對膽汁耐受性較好的細菌,而能分解碳水化合物的厚壁菌門 (Firmicutes) 細菌則相對減少;此外,腸道中常見的菌種也會改變它們的基因表現以幫助更好地消化蛋白質。

切換到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受試者則較無明顯的變化,不過為了消化澱粉和纖維質,他們腸道內的基因表達更允許細菌發酵碳水化合物,這種飲食變化可以反映出草食性動物和肉食性動物之間的差異。

曾有研究透過老鼠實驗觀察到一日飲食的轉變便能改變老鼠的腸道菌群,不過這個效應還沒在人的身上見過。研究人員勞倫斯‧大衛 (Lawrence David) 認為,這次的成果讓我們看到這些微生物即使在很短的時間內也能夠靈活應變。

儘管腸道內部生態有如此敏捷的反應,它們也很難適應現代人過度地攝取加工與高脂食品。例如研究人員也觀察到,以動物性飲食為主的人腸道中會增加一種叫做Bilophila wadsworthia的細菌,它們由於脂肪的存在而生長,研究顯示會導致老鼠罹患結腸炎。這也許可以部分解釋為何高脂肪飲食會導致炎症性腸道疾病發生。

◎加入《NaturalNews臉書》週一到週五把推薦優質健康文章送給你,讓你打開FB就不錯過。

◎加入《NaturalNews噗浪》健康小幫手與你分享與討論每日最新健康大小資訊。


參考資料
http://www.naturalnews.com/043431_gut_bacteria_dietary_changes_digestion.html

有話不吐不快嗎? 快跟大家分享...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藍藻的功效
椰子油的功效
可可的功效
六大鹼性食物給你活力健康滿分
阿斯巴甜10大深淵